火箭做客北岸花园,迎战凯尔特人。
所有人赛前都预测这将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。
原因是显而易见的:
1.火箭队两连败士气低迷,且是客场作战;
2.凯尔特人实力强悍,三巨头老而弥坚;
3.最近火箭队内部暗流涌动,头号球星麦迪和球队、队友、球迷的关系日益恶化;
4.火箭队刚从遥远的多伦多飞回来,打背靠背比赛,体能堪忧。
5.麦迪这场又不打了。
当然,第5条有可能是对火箭队的利好消息。
毕竟,在麦迪不在的时间里,火箭队的战绩彪炳。
如果正常打的话,火箭队必输无疑。
可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到比赛最后一刻,你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怎样,时刻都存在以弱胜强的可能。
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,阿德尔曼只能出奇招了。这也是兵法中的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。
火箭队的首发阵容让大家大吃一惊,在麦迪没有进入比赛大名单的情况下,一直表现抢眼的多西,也被按在了板凳席上。
火箭队的首发:PG 阿尔斯通、SG 慈世平、SF 巴蒂尔、PF 兰德里、C 姚明。
对于这样的人员安排,休斯顿的媒体、球迷都大呼看不懂,不光没有多西,连斯科拉都没有
甚至有人猜测,火箭队这是主动放弃治疗了。
在上午的战术准备会上,火箭队众人对这个决定跟球迷们一样惊讶。
阿德尔曼对此做出了解释:
1.要用慈世平+巴蒂尔的最强防守组合,来限制三巨头中的雷阿伦和皮尔斯;
2.用首发阵容去力拼对手,以防守为主,尽量少丢分,不要被拉开太大分差;
3.以多西、斯科拉为首的替补阵容,任务就是多得分。
战略非常明确:主力阵容少丢分,替补阵容多得分。
把比赛转化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。
至于能否真的变为现实,就得看运气了!
比赛开始前,现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两队上次交手时的精彩画面,当麦迪的特写镜头出现时,迎接他的却是阵阵的嘘声。
现在全联盟都已经不待见麦迪了。
麦迪,这个曾经的天使,已经从联盟的宠儿变成了弃儿。
比赛开始。
阿德尔曼的铁血绞杀从比赛伊始就开始了。
场上的每个人都玩命的防守,轮转换位异常积极。大家都明白球队的处境,不能再输了。
慈世平和皮尔斯肌肉碰的砰砰作响,巴蒂尔如影随形纠缠在雷阿伦身边,就差手指头插进君子剑的眼里了,在内线,姚明收拾完帕森斯,还要帮着兰德里一起对付加内特。
甚至就连阿尔斯通,都得拼了老命和同样瘦削的隆多缠斗。
虽然火箭队将士们拼的很努力,但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。
判断一名巨星和普通球员的主要区别,就要看他在对手强硬防守下的表现。
事实证明,绿衫军的三巨头,是实打实的巨星,真金不怕火炼。
皮尔斯硬扛着慈世平坚决往篮下突破,几次高难度的上篮,堪称力与美的结合;雷阿伦接连三次在几乎被巴蒂尔封挡的完全看不见篮的情况下,把球投进;加内特更是在姚明和兰德里的夹击下,拼命在内线搅风搅雨。
比分渐渐被拉开,绿衫军从领先2分到5分到8分……
幸好,火箭队的强硬防守,让凯尔特人其他角色球员很难得分,同时,自己也在努力得分,不让分差被拉开太大。
分差始终被控制在10分以内。但火箭队就像是驻足在悬崖边,随时都有跌落到深渊的可能。
场边的阿德尔曼像是热锅上的蚂蚁,来回踱步,时不时焦虑的望向计时器。
里弗斯怎么还不换人?
阿德尔曼之所以敢采用这种赌博式战术安排,是有原因的。
凯尔特人与其他球队不同,一方面严重依赖三巨头,另一方面三巨头年事已高,加在一块已经快100岁了,他们不可能在场上待太长时间,否则体能耗尽,打到第四节就没劲了。
阿德尔曼的底线是,在三巨头下场休息之前,比分不要被拉的太远,最好能控制在10分以内。
终于,第一节还剩40多秒时,里弗斯令旗一挥,换人。
三巨头全部下场休息,这就是冠军球队的信心和资本。
此时,分差为9分,堪堪的维持在两位数以内。
阿德尔曼赶紧见招拆招,换下了主力阵容,只留下核心大姚继续在场上。
他现在也顾不得医生叮嘱的30分钟上场时间了,赢球,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。
而大姚是他最信任的人,只要能赢,他宁愿让大姚一秒钟也别闲着。
火箭队的阵容变成了:PG 布鲁克斯 SG 韦弗 SF多西 PF 斯科拉 C姚明
其实这样的人员安排,多少还是和阿德尔曼的赛前预案有些出入。
本来他是想让多西打得分后卫的,但现在却变成了小前锋。原因是对方把皮尔斯留在了场上。皮尔斯打的就是小前锋,今天状态不错,之前在慈世平的严密盯防下,依然连连得分。
必须得用多西的防守能力,限制他一下,要不然他打疯了,一个人扛着凯尔特人高歌猛进,比分也追不回来啊!
由此可见,阿德尔曼虽然嘴上说着,替补阵容要拼命得分,但他还是顾及防守的。他始终是个温和派教练,不是那种可以不顾一切,偏执到极致的疯子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